土豆阅读 > 现代言情 > 2003:从外贸开始 > 第1017章 新势力的老大哥
  小朋的汽车展台,大佬云集,有低调现身的雷布斯,还有罕见给竞争对手站台的李兵。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檀锦程很久不见的两位老朋友,丁三石与沈楠彭。

  “丁哥,沈总,二位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啊,真是好久不见了。”

  “你小子,笑话谁呢,我们还能忙过你啊。”

  丁三石笑哈哈的拍了一下檀锦程的肩膀,如今身为首富的檀锦程,身家地位都远胜于他,公开场合还能大大方方的喊一声哥,这就让他很开心了。

  一旁的沈楠彭也面带微笑的跟檀锦程握了个手,近几年以来檀锦程减少了在投资领域的亲自操作,沈楠彭也确实很少再在公开场合能够碰到他了。

  不过要说起来他还是挺感谢檀锦程的,这位年轻人,在他第一次投资他的时候就敢找自己借钱,无论是胆气还是魄力都远超常人,要知道那么一大笔借款,虽然是没有利息,但也并非没条件的。

  沈楠彭要说的感谢其实就是不仅仅投资檀锦程本人获得了大量的收益,还因为檀锦程的原因很早就介入到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还有智能驾产业。

  红衫最近这几年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可谓是火力全开,整车领域投资了尉来,小朋,BYD以及闻界,并且还在近期能与了极克汽车的A轮融资。

  另外在自动驾驶方面,除了最早的地平线,又加注了MOmenta,禾赛科技,黑芝麻智能等等公司,这里面涵盖了自动驾驶领域的芯片设计,算法,激光雷达等等。

  而在电池与能源方面,从去年开始,红衫又布局了中创航新,蜂巢能源等等公司,押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

  在新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红衫也有诸多的布局,而红衫的布局又跟尉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本红衫投资的公司,或多或少的都有尉来的影子。

  红衫投资肯定有自己的一套准则,但是以沈楠彭多年的投资经验以及对于檀锦程的熟悉程度,尉来系参与的公司,跟着参与就行了,不敢说大赚,但至少是不会亏太多。

  跟着尉来系投资的这些公司,如今都已经成长起来了,也都在行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红衫的投资获利颇丰,沈楠彭也由此入选了财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

  二人由一场央视举办的高端峰会而结识,从投资开始,私下里的交情也渐渐建立起来了,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沈楠彭给予了檀锦程很大的帮助,是他一系列投资并购,尤其是海外业务领域不可或缺的投资人。

  没有沈楠彭前期的一系列支持,尉来以及檀锦程做不到如此快速的成长,而在尉来已经实质上在行业内占据着重要地位之后,檀锦程又能够给予沈楠彭事业上更多的支持。

  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算得上是商业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一会儿喝一杯怎么样?”

  几人寒暄了一阵子,丁三石开口道,在羊城他也算是东道主了,猪厂这些年在外界看来是越发的佛系了,仿佛是一门心思的搞着游戏,挣着钱。

  永劫无间的全球爆火,让猪厂有了首个现象级的端游IP,猪厂游戏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还有他们的音乐事业也将于12月份于港股上市,与腾迅之间的竞争更加有底气了。

  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的佛系,但其实在跨界方面,猪厂这些年也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当年最为红火的元宇宙,AI技术等等猪厂都有所涉猎。

  新能源汽车业务猪厂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不过旗下的子公司也有为车联网提供语音,AI客服等解决方案。

  不过跟沈楠彭以及檀锦程不同,丁三石现身羊城车展纯纯是个人兴趣,他对于小朋最新推出的G9以及飞行汽车概念很感兴趣。

  “没问题,不过先看看何总这边新推出的G9还有飞行汽车,我可是十分的期待啊,小朋这几年进步太快了。”

  “哈哈,不能对不起几位老板的投资啊。”

  何小朋哈哈一笑,现场几名给他站台的,除了李兵以及丁三石这外,说是他的老板都没有问题,雷布斯,沈楠彭以及檀锦程都是小朋汽车的投资人。

  “今天估计要被媒体调侃了,我来你们这之前先去的赛力斯那边。”

  作为投资人,碰到何小朋这种务实风格的企业家,檀锦程还是比较乐见其成的,小朋说起来说是一个缩小版本的尉来也差不多,他们只做纯电车型,对标的也基本都是尉来跟特斯拉的车型。

  拿这次羊城车展首发的G9来说,定位的是小朋旗舰纯电SUV,对标的也是尉来的ES8以及特斯拉毛豆X,旗舰SUV,在硬件以及软件上的技术参数自不必多说,肯定都是目前能拿得出来最好的。

  不过让檀锦程最为关注的是小朋G9搭载的是800V高压快充,充电5分钟的续航就能够达到200KM,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技术。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量产的800V高压冲电技术也不多啊,这是你们一个很好的营销突破口。”

  亲身感受了一下G9,智能驾驶与交互系统还是比较稳定与流畅的,整体表现比较接近于德系豪车,座椅填充软硬适中,后面腿部的空间也还不错,适合于长途乘坐。

  售价暂时还没有公布,不过怎么着应该也是30万元以上的,具体市场表现不得而知,不过檀锦程的印象里小朋的G系列似乎都卖得不怎么样,主打的还是P系列为主。

  但是要说这款车最大的亮点,那绝对是800V高压快充架构了。

  “嘿嘿,这个确实是我们最大的卖点了,比豪华的话还是比不过你们的,技术方面也有些差异。”

  何小朋对于能够率先量产800V高压充电技术,还是非常自得的,目前全球范围内布局800V高压充电技术的企业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实现量产的不多。

  到目前为止也就保时捷与现代起亚两款车型,保时捷在2020年实现了量产,是全球首款基于800V高压架构的电动车,而现代起亚则是在今年量产了一款车型。

  小朋的G9是国内第一款量产的车型,虽然交付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但既然是面向于市场的量产车型,那就说明小朋的800V充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BYD,尉来,极克等等车企也都有800V高压充电架构的技术,BYD与极克什么时候量产檀锦程不知道,但是尉来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计划中的量产车型也是在明年推出。

  跟以往一样,尉来在成熟技术上都会用到埃安身上的,这一向是尉来的传统,也因此尉来没有特意强调800V高压充电技术,实际充电也不慢。

  在充电技术方面,尉来已经无需过多的去营销,因为尉来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超充站以及公共与自营充电桩数量都是全国第一的。

  尉来通过自建超充加上免费充电权益,再搭配上部分时间段赠送家用充电桩的方案,已经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超过300座城市的覆盖。

  在酒店与商场等地,尉来还有自己的慢充桩,比起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以及目的地充电桩战略,尉来还多了一个家用充电桩。

  V3级别的充电桩能够实现15分钟补能超过250公里,作为最早布局自建超充网络的整车企业之一,尉来的充电桩都已经覆盖到三四线城市了。

  “尉来的技术什么时候量产?”

  此时一旁的雷布斯也开口道,在手机圈风光无限的小米,在宣布造车之后也很高调,目前小米的汽车工厂已经定址在亦庄,算是正式从PPT造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不过在汽车圈子里,如今的小米还是没能摆脱被质疑的声音,大多数的声音认为小米此时造车,选择的是新势力派方案,多多少少有些晚了。

  按照小米的量产预期,要到2024年才开始交付,2021年市场都已经如此激烈了,也因此市场对于小米破局并不是看好,雷布斯现在的压力也不小。

  这大半年以来他一直都是在各大车企之间转悠学习,参加过无数次的车展,而如羊城车展这样的大型国际化车展,往往是谈生意最好的去处。

  尉来很多合作达成协议,都是在这种大型国际车展期间,就如同广交会一样,大型车展也是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的最好机会。

  这一次檀锦程来羊城车展主要是涉及到供应链以及全球化战略,要跟包括壳牌在内的供应商谈一谈,当然还有包括一些国产芯片厂商。

  “我们差不多也是在明年量产,不过我们的宣传重点不在这方面,跟何总这个不冲突。”

  檀锦程笑了笑,如果记忆没有出现偏差,号称是小朋旗舰纯电SUV的G9应该卖得不怎么样,实际上所谓的对标对ES8造不成任何的威胁。

  并且檀锦程相信,在纯电领域,目前能与尉来一战的也就只有特斯拉了,BYD的纯电倒是进步神速,汉EV系列惊艳了市场,不过船夫哥又走了老路子。

  为了冲击销量,汉EV又投入到了网约车市场,走上了跟秦系列一样的路子,虽说是高端网约车市场,但是再怎么也是网约车的,多多少少有点影响刚刚建立起来的高端形象。

  这操作着急让檀锦程看懵圈了,仿佛有一种百度附身的感觉,这大概也是迪子高端形象始终难以立起来的原因吧,不过从船夫哥的角度来考虑,眼下销量肯定是最重要的。

  毕竟他们已经在燃油车市场上已经落后了很多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也一直被尉来压制着推广不开,网约车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快加速市占率的方式之一。

  BYD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没有从一开始压注纯电,混合动力车型又不够成熟,前期的车型基本只能算是油改电,导致一开始在与尉来还有特斯拉之类竞争当中落后了一步。

  不过今年来说,绝对是BYD大爆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目前为止有两个爆发的年份,第一个是2015年,第二个就是2020年,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赛道上纯电与混合动力的占比,始终是以纯电为主,纯电车型历年的销量占比一直保持在70%以上。

  毕竟要论补贴,那肯定是纯电更多的,不过从去年开始,增程式的渐渐兴起,让混合动力车型渐渐被市场认可,BYD的DM技术也已经成熟,混合动力车型成为今年市场的大热之一。

  价格的下探,也是混合动力车型市占率上升的另一因素,按照补贴的逐年下降,未来BYD在混合动力市场上的份额会进一步上升,这也是为什么悦驰汽车第一步推出混合动力车型的原因之一。

  “哈哈,这是檀总给我们点市场空间呢,不跟我们抢营销重点。”

  如今的纯电市场,有两座难以逾越的坎,那就是尉来与特斯拉,原本尉来只在25万元以上的市场与特斯拉做竞争,对于国内的新能源以及新势力企业来说,还留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但是自打星途S01爆红,星河P1的表现力也不错,两款面向大众市场的车型一出,其他车企的压力就陡增,加上新收购的知豆汽车,尉来已经做到从3万元至50万元全价位的覆盖了。

  尉来目前在售车型当中,售价最高的是ES8,70度电池包的售价调整到了46.8万元,而100度电池包的售价则调整到了52.6万元,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版本,售价能够达到60万元。

  这是目前尉来高端旗舰车型的代表,也代表着尉来高端形象,除了ES8之外,卖的最贵的就是ES6与L1这两款车型,售价都是在30万元以上。

  ES8作为目前国内首款最高售价超过50万元的纯电车型,证明了本土高端化的可行性,加上前几年几乎没什么竞品,让ES8站稳了的脚根。

  如今的ES8,每个月平均销量能够稳定在1500辆以上,十月份的销量更是攀升至2000辆以上,在这个级别里还是非常能打的。

  “没有这么一说的,你们也做得很好,今年的销量应该能达到10万辆吧?”

  除去这一次推出的G9,目前小朋汽车在售车型有三款,P5,P7与G3,小朋的P系列是为轿车系列,而G系列则为SUV系列,在产品矩阵方面虽然略显单薄,但是销量却是很好。

  很大部分原因是何小朋把资源都集中起来了,一方面全力研发充电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全年度研发占比达到营收的20%,另一方面年产能10万辆的肇庆工厂全力开工,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江城工厂也在规划当中,预期2023年投产。

  在电池供应方面,锦新时代给小朋的电池供应提供保障,同时何小朋也积极布局电池二供,像是中航锂电等等厂商都进入了小朋汽车的供应链之中,解决了供应链紧张的问题。

  今年七月份,登陆港交所,小朋汽车募资到了140亿港币的资金,也给小朋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从资金到产业布局,何小朋都很好的利用上了有限的资源。

  目前小朋汽车是新势力品牌当中的销量总冠军,而反观李兵那边,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销量同样也是奔着十万级而去,但李兵在摆脱了资金困扰之后,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像是换电,服务以及社群这些生态链上的护城河正常投入也就不说了,毕竟都还有个正常理由,但是在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产业投入上,李兵同样是消耗了不小的资源。

  例如说下半年的闻界,已经打算做起了出口业务,跑去挪威那边建设渠道了,檀锦程曾经给他的建议是目前闻界还没有这个出口的能力,没有必要浪费资金以及精力去做。

  一年卖不出去几辆车,又何必呢,以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养活闻界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新势力品牌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这方面何小朋就很聪明。

  檀锦程已经有计划了,年底之时他就会逐渐减持闻界的股票,减少在李兵这里的投资份额,有些人的老毛病确实是很难改,就像是互联网上调侃的一样,闻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李兵。

  原本很好的局势,资本也看好他,哎。

  “希望吧,就是不知道这两个月能不能完成,不过就算是到不了十万辆,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受产能跟产业链的限制。”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狂欢的一年,二次上市的小朋汽车市值都有500多亿美刀了,位居新势力第二,就连哪吒的估值都高达80亿美刀,李兵与何小朋等车企创始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新势力目前市值第一的是李兵的闻界,市值近620亿美刀,在狂热的资本市场加持之下,李兵听不见檀锦程的意见属实太正常不过了。

  “已经很好了,十万级就可以进入到主流品牌当中了,不过毛利率与车型价格重迭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小朋的P5与P7,在价格上内耗严重,P5售价17万至24万区间,而P7的售价则是25到40万区间,尤其是P5激光雷达版,售价24万以上,分流了P7的用户,两大车型没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用户对于P5与P7的吐槽就是P5内饰质感不及P7,智能化的宣传过度,但是两者在价格方面部分车型重迭,这给了用户在选择上人为的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没法选择,那就干脆不选择了,换其他的品牌也一样,20万区间的车型已经不是当年没多少可选了,尤其是星途S01出来之后,对小朋的销量有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了,明年会重点进行优化的,檀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丁三石组织的饭局结束,何小朋单独约了檀锦程,虚心听取其建议,一定程度上,星途S01的推出给小朋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两者之间是竞争对手,但在造车方面,尉来又扮演着小朋汽车老大哥的角色。

  何小朋深知,小朋汽车前期走的大众市场路线是新势力当中最难的,G9推出之前他们几款车型售价均不超过30万元,哪怕是没有星途S01,小朋也要面临与BYD等等传统车型抢市场的困境。

  因此在合作上何小朋跟紧尉来的脚步,双方签订了供应链战略同盟的同时,在一些经营企业车型的经营意见方面也充分听取檀锦程的意见。

  在何小朋看来,这并非像传统车企所担心的那样企业失去灵魂,反而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无论是同行还是供应链,除了并购而来的企业,檀锦程对于其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并无多少兴趣,持有股份多少也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的。

  最早战略入股的企业之一八方电气,在上市过程当中檀锦程把企业的控制权重新还给了创始人,2019年的英柯医疗也是如此,包括在小米身上的投资都是有序撤退,也因此何小朋并不担心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再说他手里的股份也不少。

  与尉来签订供应链战略同盟以来,小朋整车成本下降明显,单单是电池供应方面,成本就下降了15%。

  小朋四季度市值的飙升,虽有资本市场泡沫化的因素,但是与其毛利率上升有着明显的关系,小朋汽车是目前头部新势力当中毛利率最低的。

  一季度报,小朋汽车的整体毛利率仅为11.5%,而到了三季度报出炉之际,其整体毛利率已经快速上升至13.5%,距离15%的毛利率越来越近。

  毛利率的上升,让小朋汽车的财务以及现金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那我就给出几点建议吧,首先就是产品优化上,你把P5的激光雷达版砍了吧,P7再升级一下,你要让消费者意识到P5就是P5,P7就是P7,不能让他们选择困难。”

  “另外就是你们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推进上还是要再快一些,再有就是你们这个800V高压充电架构应该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快吧?”

  何小朋尴尬一笑:“果然还是瞒不过檀总。”

  在宣传上,小朋汽车其实也有跟大嘴一样的毛病,那就是画饼严重,小朋的智驾解决方案与充电平台确实是能够做到量产,但进度的话就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牛逼了。

  这其实也不是小朋一家的问题,新势力包括雷布斯在内的,都是画饼高手,这大概是他们这些互联网人的通病吧,而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宣传就相对谨慎一些。

  尉来也会画饼,但没那么严重,按照小朋一贯的传统,量产第一个月交付能有个几百辆就算不错了,在PPT造车的年代,第一批交付个几百辆,甚至几十辆都没什么问题。

  然而,现在已经是2021年末了,所谓的量产车型,首批交付量不破千,根本就泛起不了多少水花,这还仅仅只是针对高端车型。

  “除了优化P系列之外,在G系列上也要做一些调整,走量跟旗舰车型一定要区分开来,再就是产能的问题,我认为江城工厂你们最好是能够提前量产。”

  何小朋在工厂建设方面与李兵倒是差不多,虽然初期二者都是采用的代工模式,不过从今年开始已经逐渐退出了,汽车这玩意儿,老是代工确实不行。

  “明白;对了,听说檀总你计划开放尉来的充电桩给第三方使用?有没有这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