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陆离还是没有开口说什么。
李世民也没有劝,又带他出城下乡,去到了农庄。
如今正是粟米、豆子即将收割的季节,陆离怎么吃都吃不惯的粟米,在这个时代却是百姓极其重要的口粮。
这个时代的人,并不像后世一样,要么吃面要么吃米,而是能种什么、什么收获多就吃什么。
看着农田上发黄的粟叶和豆叶,陆离开口说到:“气候条件好点了的话,降水多一点,可以稻麦轮种。春种小麦秋夏收,然后秋种一季占城稻,又或者冬种小麦,秋夏种稻。现在有水车磨,把小麦磨成面粉要更容易了,小麦磨的面粉也该上位主食了。”
“嗯。”李世民微微点头,他对于轮种制也不陌生。
这个时代种的农作物比较杂,但是轮种制度已经在南北朝时期总结出来了,与后世的区别在于小麦还没上位而已。
他牵着白马的缰绳,和陆离说到:“蜂窝煤在这个冬天能救多少人不知道,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如果再把铁的价格弄下来一些,可以制作更便宜好用的铁器,就更好了。”
陆离摇头:“把土高炉改造一下,让出料和入料更丝滑一些,使产量再增加一截就已经是人力、水力、畜力的极限了,再往下就得要有蒸汽机这个工业心脏才行了。”
“制作蒸汽机对你来说很难吗?”
陆离随意的回应说到:“如果有合适的材料、金属部件还有加工机床的话,我三天时间就能搓一台效率差点,但能用上的蒸汽机出来,直接在没有水车的环境下光靠烧火也能提供稳定的动能,再多花一些时间优化的话,就能优化成一个动力强劲、具有广大用途的蒸汽机。”
“你对蒸汽机的了解很深入?”
“见过具体实物和运作方式,大唐对我来说最缺的就是材料和精加工,如果材料和精加工精度能追得上,很多工业机器我都能做出来。”
“材料是指钢铁和?”
“橡胶,现在用的那些代橡胶终究只是替代品而已,就像吃粟米只是好填饱肚子,而不是觉得粟米好吃。工业上优质橡胶的重要程度和钢铁还有石油差不了多少。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重视交州那边的原因,那是可以直接在陆地上钳制的橡胶生产地,而且距离又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直接控制的生产地能稳定提供原料,这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世民微微点头,又道:“不过橡胶原产地在那南美洲,想要把橡胶树弄过来就更困难了,至于那什么石油……”
“原唐草原那片地区有不少,前期靠着大唐国内本土的石油,也能凑合凑合着过了,没有钢铁巨轮,想要指望通过海贸运油,很亏的。至于铁矿……”
陆离沉吟了一下,随后说道:“大唐境内的铁矿,含铁量两成半以上都算得上是不错的铁矿了,但是南洋往下的那片大陆,随手抓一把土,含铁量都有三成,那边的铁矿指的是含铁量六成的矿石。钢铁巨轮做出来的第1件事,肯定就是去那边运矿缓解大唐境内的钢铁需求。”
“啊?”
李世民听到这话懵了一下。
什么叫做大唐境内的铁矿石含铁量两成半以上就已经是优质铁矿,结果那片大陆随手抓一把土含铁量都在三成以上?
还有含铁量六成的铁矿石,这又是什么东西?这还是我熟悉的那个铁矿石吗?
由于骊山冶炼炉那边的缘故,他得以扩展了一些关于冶炼铁矿的知识,可是陆离说的那片大陆上的铁矿石……他有点极度陌生的感觉,这和大唐的铁矿石还能都称为铁矿石吗?
发懵的李世民并未让陆离停下言语,他继续说到:“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很多问题也都是可以在后面再解决的,饭要一口一口吃,起码忍一口气是没办法直接吃完一顿饭的。”
李世民听到他的话,这才回过神来,“你小子……”
“你不会觉得我是那种,已经脱离了正常百姓认知的人吧?不知道他们的苦难?”
陆离随意的说到:“我虽然不算什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人,但是我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而且我又不是得要靠出门才能了解天下事,虽然未必准确或者我看到听闻到的事情有失偏颇,但是也大致知道情况如何。”
“嗯。”李世民微微点头,“我带你出来不是想要告诉你什么,想着要靠大义裹挟你。实际上你在格物院的工作做得也非常好,并没有懈怠,我没必要这样做。”
“我只是想带你出来让你看看你所做的事情对于百姓究竟有何意义,你一个微小的举动,对于大唐百姓来说,都是救命稻草。”
“实际上我并不喜欢这种行为。”陆离摇头,“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就行了,殿下你又不是不给我赏赐。如果亲身体验、亲眼见证,很容易就会看到一些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的,那些被牺牲的人就该死吗?并不是,只是恰好是他们而已,不牺牲他们就得要有别的人来牺牲,坑总得要有人去填。”
这下轮到李世民无话可说了。
格物院内庄的村民都认识陆离,虽然陆离来内庄的次数并不多,不过寥寥几面与他所制作出来的东西,也足够让人印象深刻,记得他的那张帅脸了。
至于李世民……他们左看右看,横竖都觉得有些眼熟,但是一时之间又不清楚这人到底是谁,反正肯定是达官显贵。
“内庄这边与往常并无变化。”李世民看了一眼这个内庄里面的农作物,继续说到:“不过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发生大变化了。”
“其实也变化不到哪里去……”陆离说到:“本质上都还是种田,只不过种的东西稍微改变一下而已。那袋子占城稻拿过来就可以育种了,感觉可以种个一亩地,如果今年气候不是很寒冷的话,刚好可以收一次,看看具体的收成是多少。”
“具体收成多点少点没什么,只要亩产在200斤以上就不亏。”
李世民对于占城稻是否特别高产并不在意,只要亩产能有200斤以上就行了,这样一年下来一亩地可以产400斤粮食。
按照大唐农民现在的人均土地,只要别遇上天灾、人祸、虫害,农民别偷懒,一年亩产400斤,很快就吃不完了,甚至可以奢侈的考虑直接吃大米饭?
陆离摇摇头,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李世民志短是正常的,更何况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杂交水稻不是用在这上面的,和咸水稻一样,都是当做战略储备。因为杂交水稻口感并不好,除了高产可以当做当作战略储备之外,更多的都是用在食品加工行业,比如做米粉、年糕之类的副食品。
正常人在超市里购买的大米,一般是种优质商业稻的现代化种植农业公司产的,当然也有一些是从乡下收的常规稻。
农业公司他们水稻产量正常来说亩产没有个1200斤左右,那肯定是亏的,这还是在商业稻种、化肥、农药、足够的灌水的情况下,才有亩产1200斤的收获。
而如果刨除商业稻种、化肥、农药、水利这些好东西之后,普通人种的常规稻亩产400-500斤就已经很极限了,正常来说可能就300-400斤才是正常的。
所以现代化的亩产千斤水稻,那真的是依靠现代化体系才能办到的事情。
“陆监正……”
内庄宅使收到消息兴冲冲的过来,如沐春风的脸色看到李世民的事情,立马就一僵。
“参见……”参见太子殿下这句话他都还没有说出口,李世民就抬手示意他不要乱说。
内庄宅使也是很机灵的一个人,立马改口,“李老爷。”
“嗯。”李世民说到:“我和陆离他过来看看内庄这边的情况,不用紧张。陆离他养的那几个豖呢?带我去看看。”
“唯。”
内庄宅使立马老实在前面带路。
那几只小黑猪依然怕人,见到人过来立马就跑开躲到墙角里面去了,倒是老母猪看到人过来,立马就哼哼唧唧的凑过来。
“这小豖长得还挺快的。”李世民看了一眼那几个小黑猪,他之前来内庄那次,来看过一眼陆离亲自开口特殊照顾的这些豖。
那时候它们还有些瘦瘦的,现在开始变得肥肥胖胖了起来。
“喂得好就长得快,虽然在我看来,依然还是有些慢了点。不过它们断奶了,倒是要开始准备做饲料了。”
陆离抓了一把猪草丢进去喂母猪,说到:“玉米是没指望了,用大豆榨油的话,剩下的豆粕膨化做饲料能让它们长得快点,不过那样子就有些离奇了,因为猪吃的比一些人吃的都要好,感觉多少有些倒反天罡了。”
膨化的豆粕价格直接补足了豆粕去油的价格缺失,拿去喂猪等于直接喂猪吃豆子,相当于餐餐吃豆子吃饱,大唐现在可不少人都没这待遇呢。
李世民点点头:“那确实……实际上哪怕玉米从美洲那边回来,直接拿玉米粉用来喂猪我也依然觉得倒反天罡。”
陆离解释说到:“其实还好吧,黄贮玉米杆和玉米芯打碎发酵还可以拿来继续做饲料,可以说除了地里面的根没办法利用之外,地上的玉米全株都有用的。不过问题在于,把玉米杆和玉米芯做成饲料这个事情,并不是农民家家户户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必须得要有专门的商行来处理这事。理论上来说,这是商业化的一整套整合流程,那个商行必须得要从土地到成品出售都吃满才可以赚钱。不过大唐特殊情况另计,拿玉米杆和玉米芯做饲料,肯定是好过拿粮食做饲料的。”
古代粮食的价格可是要远超他们现代的,现代那种环境下拿玉米、大豆做饲料,那是因为这玩意在现代化种植之下价格低廉。
搁古代,哪怕是米价最便宜的时候,那也绝对是相对贵的。
李世民并不是很清楚陆离背后这套商业模式的流程,不过如果到时候这套商业流程不合适的话,他肯定也会叫停的。
“你这个计划确实很美好,种出来的玉米人可以吃,玉米杆和那个玉米芯可以拿来做饲料,这样看来这个玉米确实是好东西啊。”
他多少有点想立刻点兵点将出发美洲的冲动,那片地方上面的好东西,真的太多了。
“玉米确实是个好东西。”陆离笑了笑,“就有个靠玉米出大名的苏联首领呢,虽然不是什么好名声。”
“苏联?给我说说怎么回事。”李世民眉头一挑,伸手让手下的人退出猪舍。
玉米这么好的东西,居然还能给人带来坏名声?这必须得听听啊!指定是犯什么错误了。
“这套方案是很好的,帮助那位苏联的首领解决了粮食问题,使他收获了偌大名声。可是这套方法必须是成体系的实施才有效果,从种植到收玉米到做饲料,必须得要集中化才行,比方说做饲料,必须得要有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辅助。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辅助的,因为有些小地方产出的玉米不够喂大型机器。”
陆离摊手,“也就是说有的地方并不合适,必须得要因地制宜,就像大唐国土辽阔,南北气候不一然后形成南稻北麦的局面一样,你不能硬搬南方水稻去北方种两季。”
“我懂了。”
李世民都不用他继续说下去,就明白这故事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一个情况了——上有所好,下必其焉。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人还是清醒点好。”陆离说到:“旧太子旧部一个叫做魏征的人,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毫不畏惧的指责殿下你犯的错误,当然,也有一些是闲着没事找茬的,不过确实是在做诤臣,铁骨铮铮。”
“以人为镜,方明得失的魏征?确实铁骨。”李世民点点头说:“他跟我说,他曾劝我大兄早点对我下手,可惜我大兄没有同意,不然现在谁还能活着就难说了。这话他与我说起来毫不避讳,确实是个人才俊杰。”
“想做一个明君,这种人是必须要的,不过这种人确实会烦人。比方说殿下你想修个行宫什么的他都会弹劾反对,说耗费民脂民膏。”
李世民听到他这话眉头一皱,随后关心的追问道:“这魏征后来如何?是否贪墨或犯过什么大错?”
“没有。”陆离摇头,“史书上没有记载他贪墨过的情况,不过记载了他死后被殿下你推倒墓碑、摧毁坟墓的事情。”
“死后清算,为何?”李世民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人都死了,自己还要去推倒人家的墓碑摧毁人家的坟墓。
“因为他极力举荐的侯君集和他儿子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案。殿下你因为他老是找茬本来就关系恶劣,出了这一档子事情之后,立刻就怀疑他结党营私,愤怒之下就推倒了他的墓碑,摧毁了他的坟墓,不过后面又恢复祭奠了。”
陆离感觉说这话,好像表达不出李世民对于魏征老是找茬的愤怒,就补充说到:“有书记载了一个故事,有次殿下在宫中玩鸟,魏征来寻,殿下害怕魏征看到自己在玩鸟,被其批玩物丧志、贪图享乐,于是情急之下就把鸟捂进了袖子里,等魏征走后,殿下你那只鸟已经被捂死了。”
李世民眉头皱的更深了,如果此故事为真,自己居然会害怕被魏征批判……那确实证明自己挺害怕对方的,关系恶劣也正常。
这种诤言之臣,确实难办啊,但是似乎也确实有用?
他转念一想说道:“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治理好国家。而治理国家,就避不开下面的官员如何做事,怕他们媚上欺下,感觉让他负责这方面……”
他突然停顿了下来,思索了一下,又说:“似乎可以直接监视百官?”
就像监视陆离一样?
陆离提醒说道:“对内监视过严,酷吏闻风而奏,也很容易造成导致人人自危。他们不求有功,但求不过的只求自保,这样子又会导致官员执行力出现问题,彼此之间相互推诿。”
“嘶……”李世民摸着下巴继续思索。
陆离又补充说:“太过松懈或者自由也不行,贪官污吏很容易爬上去,然后纠结在一起,形成一整系的绳上蚂蚱,到时候朝廷的执行力也照样下降。”
“等等等等,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李世民叫停了陆离的提示。
“没有。”陆离果断摊手,“这些问题并不是说无视就可以的,因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那你还说甚?”李世民无语的说到。 《日不落天唐》-作者:荆棘无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