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说>历史小说>日不落天唐>第九十七章 交州飞递
  “如果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下决定的话,我的意见是可以先通过小范围的试点看看情况,圈出一小片草原地区来划分牧场,看看效果如何,而其余近唐草原地区,整体上则采用原先那一套羁縻统治的方法来治理。”

  陆离的试点方案,让长孙无忌立刻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那方法真能成功的话,羁縻统治改换你的方法恐怕又要经历一波腥风血雨,原先控制部落的可汗、叶护那批人不会同意的。”

  羁縻统治,草原部落的那些贵族很容易就会同意,一开始从他们手上割一小块草原地区下来也很简单,起码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但是后面稳定下来了,再改换陆离的方法统治,他们可未必就会同意了。

  特别是大唐还先搞了一个牧场划分的情况下,估计不用等大唐出手,只要划分的那些牧场过得很好,他们都会暗自警惕起来的。

  “到时候软的不行来硬的呗,荣华富贵的问题而已。而且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同意不同意的,已经由不得他们了,他们手下的人未必会给他们卖命。”

  陆离并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大,草原部落政权的集权一向是比较松散的。

  大可汗是最高的称呼,类似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但是草原制度与中原王朝的郡县制却完全不同,下面的小部落的首领叶护、俟斤,可不是中原王朝的封王那么简单。

  这些小部落首领,基本上个个都是汉末刺史、晋朝封王、唐末节度使这种自主性极强的地方首领。

  然后又因为草原部落游牧的特性,就像大可汗对下面的小部落首领控制力不强一样,小部落的首领对手下牧民的控制也不强……

  这是草原政权和中原王朝政权的最大不同,在没有固定城市聚集的情况下,他们的政治体系极其松散。相比于中原王朝,除了气候环境问题之外,在政治体系上他们更加容易分裂,陷入混乱。

  ……

  草原的大致处理情况定下来不算困难,真正重要的是到时候把方案落实下去遇到的问题。

  如果派过去的人是强人,自己就能撸袖子解决问题,这样的人会得到嘉奖、提拔、重用。如果派过去的人水准一般,那么到时候就得要向朝廷求援了……

  但是除了直接关于草原的因素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另外的问题存在——比如在场的几位谋臣各自的立场,他们也需要推算这个计划实施会对他们以及背后的家族势力带来什么好处,又会带来什么坏处?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好直接抬到明面上来讲……具体细节还没有敲定完的时候,就突然有侍卫来汇报:“殿下!交州飞递!”

  交州飞递?

  李世民和几位谋臣的脸色瞬间一变。

  飞递——马上飞递,就是“八百里加急”的意思,虽然大唐建国才九年,天下安定也没几年,但是这种面对紧急情况的预案肯定是要有的。

  如果是北方飞递,他们肯定是下意识的以为突厥那边派兵攻打了,但是南边交州飞递的话……除去叛乱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占城稻!

  “传人进来。”李世民立刻说到。

  他对于派人南下这事的回馈速度,并不是说猜得准,而是根据大致的距离和那些人的能力做推测,一个月时间,不管是否有收获,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除非这件事情背后有着很大的麻烦需要处理。

  “唯!”

  侍卫把人带来之后,那骑兵立即对李世民行军礼,道:“殿下,幸不辱命!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在交州往南的林邑发现!”

  他拿出来一封密奏和一袋子稻谷递上。

  李世民立马拿过密奏看了起来。

  占城稻,于交州之下的横山以南、林邑、占城地区种植,一年三熟,亩产两百斤到三百斤之间。抗旱强、成熟早,种下之后,仅需三个月左右便可收获……

  密奏上面记载的信息已经足够详细了,字不多李世民却两眼发亮的一字一句的斟读,仿佛一只饕餮遇上了绝世珍馐那般贪婪。

  看完之后,他将目光从密奏上面挪开之后,立刻就道:“让中书令起旨,命交州都督李寿,进十万石一年三种的占城稻引入大唐……”

  他完全不怀疑这份密奏的真实性,因为派出去收集这方面信息的人,全都是他秦王府的亲卫,跟发动玄武门的八百亲卫一样,都是能信任的人。

  而且现在这个时间点,确实有点赶了,恰巧卡上了最好的种植时间。

  根据陆离说的,岭南地区一年可收割两次占城稻,但是种植的时间却有三次,一次是二月左右,一次是五月左右,一次是七月左右。

  现在他们刚进入7月,哪怕交州都督李寿的行动再快,起码也要八月中才能插秧种植……

  李世民说完将占城稻引入大唐的事情之后,想到这里立马摇头叹气了起来,要是再早一点的话,完全可以无缝衔接种植。

  现在种植的话,就有点不确定收获了。

  “殿下……”

  长孙无忌他们听到他的话,也立刻都明白占城稻的真伪已经得到了证实。

  “你们看看吧。”

  李世民将密奏给他们,打开了那袋子装着稻谷的袋子。

  粗糙的稻壳还有着刺手的稻刺,晒干、筛过的稻谷颗粒不算很饱满,但是一年两熟、亩产两百多斤的特性,完全可以覆盖这种微小的缺陷……

  陆离凑了过来,也伸手进去搅了搅,随后说到:“感觉这米好像不是很好吃的样子。”

  这些占城稻,对他来说跟苗米一样,颗粒饱满的程度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实在是有些苗条了。

  不过说起来唐朝的水稻,哪怕是晚稻,也依然是真的不太行——他说的是产出,稻穗真就是稀稀拉拉的那种,完全没有他见到的农田的那种沉甸甸的稻穗的感觉。

  而且因为土地肥力的问题,唐朝人种植的水稻也不敢种的太密。

  李世民听到他的话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语气鄙夷的说到:“能吃饱肚子就成了,好不好吃的先别管。”

  “确实是这样……”陆离将手抽了出来,拍了拍手掌。

  李世民说到:“这些稻谷,后面给农庄那边拿去种吧。正好看一下产出如何,如果没问题的话,可以直接省去,在岭南那边小范围试种。不过现在岭南那边种占城稻可能是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他语气停顿了一下用期盼的目光看着陆离,问:“占城稻真的不能八九月栽种吗?”

  种稻还需要育秧,这又要消耗一些时间,真正到插秧的时候可能都已经快9月去了。

  但是现在他真的很想大唐就种下第1批占城稻啊!毕竟这样就能让大唐早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填饱肚子!

  陆离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有的地方还是可以的,越往南的地方越有条件推迟种植时间,象郡之下的一些地方,终年无雪,倒是可以八月插秧。但是具体的情况如何,会不会导致减产,这个我就不太确定了,我的建议是除非能给农民兜底,不然还是不要乱来的好,要是哪怕减产,大唐也能给耕种的农民兜底,起码不会让他们饿着的话,那就无所谓。”

  南方岭南那片地区,实际上是涵盖了一个非常大的范围,都说琼东西没有雪,但实际上在靠北一些的地方,如果天气足够寒冷的话,也还是会下雪的,虽然下雪的那段时间并不长,但是遇上农民可就麻烦了。

  李世民目光一亮,“好。”

  兜底一小片地区的农民,不用国库出手,他自己的小金库都能承受得住,而如果确定了占城稻的效果,那么占城稻在南方的种植,明年就可以立即进入大范围的种植。

  “殿下,可喜可贺!”

  长孙无忌他们看完密奏之后,也转过头来开始向李世民庆贺。

  在占城地区一年三熟,在大唐岭南等地一年两熟的占城稻,对于大唐来说真的很重要啊!

  他们看向陆离的目光,都带上了几分异色,纺织机目前还没看到,流水线、曲辕犁、水车,对于大唐的提升,目前来说还远远没有占城稻这般如此的直观、有力!

  然后他们的目光又快速看向李世民手里的那袋稻谷。

  这是足以改变大唐的东西啊!

  李世民、陆离、稻谷……三个可以聚焦目光的地方,差点让他们有些眼花缭乱的看不过来了。

  “陆监正献稻,可谓是解了我大唐的燃眉之急。”

  房玄龄摸着胡子,悠哉悠哉的,感觉好像都年轻了几岁。

  现在大唐的压力确实不小,百废待兴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北方草原的事情。

  陆离的草原治理,肯定离不开粮草支持,这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是比较有压力的。

  不要问草原人不是吃牛羊肉的吗?怎么会需要大唐的粮食——牛羊肉在草原再便宜,也不可能像地里长出来的米面粮食这般便宜!

  多数草原人在水草丰美的时候,牛羊马壮实那还能过得好一点,但凡气候恶劣一点,牛羊马长得不壮实,他们可就立马陷入饥荒当中了。

  如果再来一波雪灾死上一批牲畜的话,那他们可就真的得要饿死了。

  至于在草原上更弱势的老弱妇孺,《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

  ……

  还没有商讨完敲定细节的草原治理方案暂时被甩开在了一边,除了陆离之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占城稻上面。

  李世民也是毫不犹豫的带着密奏和稻谷进宫去面见父皇。

  陆离也跟着去见了这个退休养老的老人。

  50岁多的李渊在经历过丧子之痛和权力架空之后,只能在皇宫之中与嫔妃美女嬉戏作乐喝酒解闷。

  陆离他们去到的时候,李渊还在大殿里面看着十几位貌美才女的合舞献艺呢。

  李渊挥挥手,让这些献舞的才女都退下,让她们退到两边一旁。

  随后喝着酒问:“二郎,怎么来了?”

  “父皇,儿臣派出去的找到了一年三熟,在南方可一年两熟,在北方可稻麦轮种的占城稻。”

  李世民喜气洋洋的掏出密奏给李渊看。

  李渊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下意识的端正起了身姿,拿过那个密奏扫视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又把挺拔的身姿给放松了下去,说:“好东西啊,如此一来,我大唐的粮食就充足了。对了陆离,你之前与我说的那可以看月亮的方法制作出来了没有?”

  他现在也就只剩下最后一道正式退位去当太上皇的程序而已,国家的权力事宜早已经移交给了儿子李世民,这让他立马失去了斗志,甚至对此有些自暴自弃的不在乎了起来。

  陆离立马回复道:“回禀圣人,尚在制作当中。”

  “嗯。”

  听到还没有制作好,李渊立马露出了一个百无聊赖的神色。

  他的反应,让李世民脸上的喜气洋洋立马一僵。

  “圣人、太子殿下,臣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件事尚未处理。”长孙无忌眼看情况不对,立马就找了个借口脚底抹油开溜。

  其余谋臣也都想起了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处理,跟着纷纷找借口离开了,陆离也同样如此。

  而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对此都没有说什么。

  几人立马就相伴着离开了。

  走出皇宫的路上,长孙无忌他们的目光又看向了陆离。

  之前的陆离,只是有一定的技术,让对方去主管格物院钻研百技,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但是现在陆离又不纯粹是技术人才了,上次的资本,就已经展露出了部分在政治上的锋芒,如今这份政治上的锋芒,更是直接落实到了如何治理草原的这个事件上。

  杜如晦开口说道:“在下对于陆监正的师门传承更感兴趣了。陆监正除了格物还知晓世上诸事,又懂地方治理,培养出如此人才,其师门之厉害恐令人难以置信。”

  “嗯……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晚辈聪明?”陆离恬不知耻的开口说到。

  房玄龄开口说道:“若真当如此,那王佐之才确实名不虚传。”

  确实有人在传陆离是王佐之才,谁传的不知道,反正就是有人在传,反正陆离也确实有真家伙。

  “王佐之才?这话我可没有承应过。”陆离连连摇头,“方才所言,相戏尔。”

  高士廉也开口说道:“老夫想知道还有什么是陆监正不懂的吗?”

  现在陆离的表现,就很全才,展现出来的东西一套一套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现在他们心里都有一堆问题呢,除了治国理政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私事。

  “不要把在下想得这般厉害,在下不懂的可就多了。”陆离说到:“治理朝政在下也只是纸上谈兵,有些异想天开罢了,刚才在太子东宫殿中所言,如有疏漏,诸位大臣回过神来思索到了,可不要特意来讥讽晚辈啊,晚辈我还是个孩子而已。”

  前面的话都还算正常,后面这家伙蹦出来一个“我还是个孩子”,就让人有些无语了。

  他们纷纷用着难以理解的目光看着陆离,不知道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陆离,也没跟他们一路走离开皇宫,而是走到一半的时候,转道走向东宫那边去了。

  ……

  李世民还在皇宫里面,陆离来东宫,见的自然是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见到他后,跟他道:“陆离,有些时日没见了。”

  “好像也没多久吧?才二十天而已?”

  陆离耸肩,把凑过来抱抱的李丽质放到自己脖子上给她骑着。

  “二郎在皇宫里陪圣人,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你来东宫,是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长孙无垢问着,看了眼骑在陆离脖子上的女儿,又补充说道:“还是来找丽质的?”

  陆离拿出香水和香皂出来,“主要是制作出来的香水和香皂,来一并献给太子妃殿下您。”

  香水的制作花费的时间并不长,不过香皂的阴干可就有点费时间了,陆离琢磨了一下,也没有先送香水后送香皂,而是等香皂阴干了之后才一起拿过来送给长孙无垢。

  “香水、香皂?香皂我倒是能理解,这香水有何用?”

  长孙无垢看着小琉璃瓶里装的水,琉璃瓶并不是很透明,但是还是能看到琉璃瓶里面装了多少水的。

  皂在古代很早之前就有开始使用了,香水的话……只有香薰、香囊这些概念,暂时还没有香水的概念,这玩意儿是从西方那边传进来的舶来品。

  “香皂是用来沐浴擦拭身体的,可以去除人肌肤上的污渍和油渍,还带着一股好闻的花香味。至于香水,作用类似于香囊,不过相比于香囊,它的香味要更加明显一些。”

  陆离说到:“太子妃殿下你可以打开盖子嗅一下味道,使用的话,只需要用盖子上的刷子沾沾香水,然后轻拂在衣物上就可以了……额,盖子往右拧打开。” 《日不落天唐》-作者:荆棘无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