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说>历史小说>日不落天唐>第九十六章 草原隐患
  长孙无忌在这个草案之中看到了之前那个“气候对于王朝的影响”的更多细节观点。

  之前他思考的是气候肯定是对王朝有影响的,毕竟年年大雪大旱大雨大水大风的话,即使是最鼎盛的王朝,也撑不了多久。

  可是在这一份草案里面,这些气候被总结了出来。

  降水带分布——自始至终,中原的国土范围都在农耕降水带内,因为降雨不够的地区无法形成稳定的农耕环境……

  冰河周期轮回——气候的波动是由规律的,如今的大唐,刚好在气候变暖的节点上……

  秦朝到前汉——降水带北移,暖期。后汉到南北朝——降水带南移,寒期。如今的隋与唐时期,又刚好到了一个轮回的暖期和降水带北移的时期。

  除了气候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些别的事情细节、观点同样令长孙无忌大受震撼。

  民族蜂巢——能相对稳定获取食物的地方,必然会兴起民族,但中原是更特殊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在稳定的气候环境下……

  冷兵器舒适圈——在诸多条件因素的限制下,一个国家能实际控制的领土是有限的。在一个靠马跑的时代,谁有马谁就有更多主动权……

  钱的价值来源——钱只是一个铜板,能换来所需东西的才是钱……

  经济论——流通起来的钱才叫钱……

  最后,是陆离对于草原的具体计划方案——控制边疆草场,取消旧有部落制,分割小牧场,分化有价值的近唐草原和没有价值的远唐草原。

  而之前提到的运输商队,可以做成有序队伍去接收草原产出商品进入中原,同时向草原输送稳定的中原商品输出……

  长孙无忌在前面并没有很详细的去看和思考,而是快速略看了一遍之后,将目光凝聚到了后面的重点上面。

  前面说的那些话,都是在为最后的控制草原方案做铺垫,可是这份方案在他看来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里面有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培养出近唐草原的一个“亲大唐利益集团”,后面会不会尾大不掉,反而被其裹挟?

  而且这个方案,需要大唐有稳定的财政投入、高效廉洁的管理方式才行,这很看大唐的实力,不然稳定的利益一旦崩溃,他们立马又会集结起来,讨求自己的利益诉求。

  所以大唐依然还需要常备一支强大的边疆军队……

  不过陆离这份草案,依然还是像一个高贵的控制系技能,而且是群体控制的那种,让几位谋臣一时之间都无心开口说话,努力的消化着这上面的一些知识,思考的这些知识到底对不对,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缺陷?

  李世民同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这份方案上面的知识。

  之前他跟陆离讨论过一些事情,但是这份草案上面说描述的观点要更加的细致,而且里面还掺杂着他之前没了解过的东西。

  而陆离,也拿着李世民他们琢磨的草原治理方案,主要还是很传统的那一套羁縻统治的驭夷之术,虽然在此之上做出了一些提升和改进,比如进一步的接纳草原人和移民……但是这套方法是行不通的,去到草原,除了变成游牧民族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活路。

  农耕的农民去了草原只有很少数的地方适合种地,降水带北移和小冰河时期的温暖气也不足以改变草原的生存方式。

  毕竟除了气候问题之外,草原的沙化土地也是一个大问题。

  大约一炷香时间过后,李世民才回过神来,问陆离:“降水带分布北移和冰河周期轮回,准确吗?能准确到具体年份吗?”

  现在大唐的这个环境下,只有降水带分布出现北移,和冰河周期轮回的温暖期到来,才能在草原上为大唐谋求到足够的利益,这样子给草原下投入才不会亏。

  只要让大唐不亏50年,以陆离的本事,就可以带领大唐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上,到时候即使草原的环境变得稍微恶劣,也能从容面对了。

  陆离刚要开口的时候,高士廉替他开口了。

  高士廉道:“太子殿下,陆离这降水带分布和冰河周期轮回,依臣之见大致是没有问题的,符合臣之前的学识。至于降水带北移和冰河周期轮回,看到他写的,我才隐约明白了曾经想不通的一件事情——草原和我们中原,为何往往是一同兴盛的。”

  那个降水带分布的图,他一眼便看出来了真假。

  他是渤海人,现如今活了50岁出头了,之前也浅看过过这方面的书籍,对于河东再往北一些的地方的情况比较熟悉,知道河东再往北一些,刚好在幽州之外,就是相对的“干旱”地区了。

  也刚好是草原部落的地区,在那个地方,固定的农耕种田收获是不稳定的,和草原部落一样逐水草而居,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当然,肯定不止他一个人关注过这事儿,不过未必能像他这样肯定的开口,因为他们不像他那样曾经思考过那个问题——为何他们中原王朝的兴盛时期,往往也是草原兴盛的时期?

  “臣还想到了另外一回事……”长孙无忌看着陆离,说到:“前晋代,五胡时期时,恰逢草原北方雪灾连绵。而后,竹子的种植在前汉时期,相比于南北朝时期,是要更靠北,似乎隐约对上了降水带北移与冰河周期轮回。”

  上次陆离跟他提过一嘴:如果北方水土肥沃,草原人的牛马膘肥体壮,他们想要南下掠夺中原的欲望是不是就会锐减?

  虽然他当时没有太过在意,但是后面也顺手让人查了一下这事。

  水草丰美的时候草原人南下的欲望会不会锐减没查清楚……但是草原那边一旦遇上雪灾连绵,草原人南下的欲望就会强烈起来,五胡入主中原的那段,恰巧就是草原雪灾连绵的时期——不南下,留在草原就是死路一条。

  再往上就不好查到这方面的记载了,不过他手下查这事的人是一个老人了,是经历过南北朝末期和隋朝的,那个老人又注意到了另外一个事情——《史记》里记载过,竹子在前汉朝时期,是比南北朝时期的种植范围要更靠北的。

  前隋朝的时候,竹子的种植范围才逐渐恢复前汉时期的靠北,这证明了一件事情——他们北方的环境,在前汉到隋朝,是出现了巨大变化的。

  两位谋臣说完了自己的话之后,才到陆离开口:“两位说的都有道理。至于降水带北移和冰河周期轮回的准确性,想要一个极其准确的年份,臣给不出来,只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大致确定当下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方以及近唐草原地区都有大有可为。”

  “这个时期,如果只将目光放到一两年内,或许会出现波动,但是如果将时间拉长到50年、100年,那么就将会是一段很长时间内的稳定时期。”

  “嗯。”李世民打量着陆离,还是那个想法——那么重要的事情,之前你咋没说呢?

  不过他不开口继续询问,不代表别人没有话要说。

  房玄龄开口说到:“陆监正你这经济论很有意思,问题是大唐现在并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商品,这两边那方失衡都会出现问题。”

  民族蜂巢、冷兵器舒适圈、钱的价值来源这三个事情,他们都能通畅的理解,可是经济论嘛……就有意思了,因为这背后有很多的问题。

  钱流通起来才是钱,能买到商品的钱才是真正的钱,假设现在把世家大族地窖里的那些钱都挖出来流通,或许钱币是足够了,但是流通的钱多了,还需要有足够的商品来买卖才行。

  打通大唐与草原的贸易,现在来说是还不足以支撑大唐经济的繁荣的,就没办法正向回馈陆离所说的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反而会陷入另一个恶劣的情况当中——钱多物少,恐怕物品价格只会飙升。

  真就这样子搞的话,属于是闲着没事给大唐自己来一拳。

  现在的大唐,虽然物价有点小问题,但是也不至于到给自己来一拳的地步。

  这个问题,陆离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说到:“格物院那边刚做出来的一个机器,治病的大蒜素制作速度比之原先的制作速度快了几十倍,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大唐如果直接生产足够的大蒜素出来,恐怕会把大蒜买抬价。”

  大蒜虽然是民间普遍种植的一种东西,但是实际生产中产出并不高,因为没那么多人会买,农民自己家种一点就足够了,专门卖进城里的需求也没那么多。

  但想要供应制作大蒜素,现在肯定是能供应的上的,只不过或许会让大蒜价格略微产生一些波动……

  “几十倍?”

  他们都愣了愣,房玄龄摸了摸下巴,说到:“殿下,你的意思是类似于大蒜素的制作,是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在别的制造上面实施的?”

  平心而论,他们是没有想过制造速度拔高几十倍这个情况的。

  先前陆离说的纺织速度提升十倍,都已经是他们想象的极限了,结果这又突然蹦出个提升几十倍出来……这就有点超乎想象了。

  李世民摇头:“不是这么说的,而是说,大唐现在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除了制作大蒜素的改进之外,纺织机的改进、水车的改进、曲辕犁的改进、炼铁的改进、将作监流水线式做工生产……你们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房玄龄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下,确实如此,陆离出手到现在,不过才一个月时间而已。

  长孙无忌开口问出了自己先前的疑问:“你这分割治理草原的方案,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草原地广人稀,并不方便统一治理,而且你这种通过割让利益的治理方式,很容易就会衍生出关于草原人上下利益关系的党朋出来。”

  陆离摇头,先给自己刷了层不粘锅涂层:“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在下的这个方案只是代表在下的一家之言,是否实施、如何实施,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商讨具体情况。”

  “嗯……”长孙无忌翻了翻那草案,说到:“不过你这方案也着实有趣,虽然还未实施,看到具体情况,但比起我们的商讨出来的方法更有新意。而你那通过我们之前那运输商队来统一往来的方法……这是否会伤及大唐朝廷的利益?”

  运输商队能做吗?

  能的,他们手底下也各有生意,想要弄清楚这方面需求的事情,简直不要太轻松。

  制作一个专门运输的商队出来确实是有利可图的事情,虽然赚的不是很多很暴利,但是确实是胜在稳定。

  一旦搭建出成熟的运输体系,他们几乎就可以直接吞下大唐的运输生意,如果大唐变得繁荣起来,那么他们这个运输团队就能赚取足够的钱。

  不但方便安排很多人,这些人往来大唐全境,也都是很好的耳目。

  只不过治理草原的事情,是国事,按理来说,投钱进草原的是大唐国库,那么草原牛羊马进入大唐的事情,就应该是大唐朝廷来管辖才对。

  经过他们运输商队这一手,很难说会不会侵犯到本该进入国库的收益?这种糊涂账对于他们要搭建的运输商队来说可是致命的。

  “因为在我看来,大唐朝廷其实并不好直接插手草原的生意。”陆离说:“治理归治理,生意归生意,这两个揉合在一起只会加速草原牧场与官员党朋的出现。大唐朝廷最需要的是北方草原稳定,其中的投入只要不亏就行了,赚多赚少那是另外的事情,不将太多精力放到草原上面,就已经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了。”

  “嗯……”长孙无忌没有立即说话,而是思考了一下。

  杜如晦问到:“但远唐草原那边终究是个问题,那边的气候更寒冷,分化两边草原人也终究还是避免不了摩擦,依然还是需要戍边军队。”

  陆离点点头:“对啊,气候更寒冷,那还不跑过来我大唐草场享福干嘛?人都跑过来了,他们没人,能掀起什么波澜?戍边军队,本来就是要戍边军队的,投在草原身上的钱不亏的情况下,这个开支相当于没有动过,也算不上亏本。”

  离唐远近的草原的生存环境几乎天差地别,近唐草原地区还能算得上水草丰美,远唐草原那边可就环境恶劣了,生活在那边的草原部落也就更少。

  近唐草原人都能自己看着大致处理了。

  杜如晦:……

  “陆监正,你应该是明白我的意思的。”杜如晦说到:“大唐驻扎在边疆的军队怎么安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安置处理?不然拉拢近唐草原人,那么等于边疆扩大,需要在草原上设置军镇才能放置军队,这对于军费开支和后勤来说,就有问题了。”

  中原王朝,心腹大患自始至终都来自北方的草原,陆离这个方法,依然还需要驻军在北方提防草原人才行。

  如果花钱投入就能使北方草原安定的话,而且这钱还不会亏的情况下,戍边军队其实也没什么,但是这些军队,可不是原本那样安置的。

  去草原设置军镇,后勤军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如果拉拢近了唐草原人的情况下,那么就得往北走远去草原上的新边境上设置军镇才行,用来主要威慑远唐草原人和附近牧场……

  “哦,这个啊,草原那边的矿产也可以回点血,然后就是看大唐的发展情况而定,看看能不能在别的地方找补,其实如果商队做好运输,是能节省下来一部分开支的。”

  陆离摸着下巴说:“但是军费开支提升会大一些是肯定的了,但是好过发动大规模战争吧,远唐草原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放牧都不好放,现在来看占了只会不断亏钱,拖垮大唐的财政。”

  再往北,就是西伯利亚那边了,其实西伯利亚那个地方,也不是不行,拥有超级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现在拿到手里确实是除了烫手之外就没有任何好处了。

  除了金属矿之外,还有天然气、石油……但是现在跟他们说,开发那边的矿产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脑子烧掉了……在这个马车为主的时代,开发这些矿跟开玩笑没什么区别。

  而且现在距离开发和使用石油以及天然气确实有点远了,所以只能先丢那里不去管。

  他这个说法,让众人又皱起了眉头,一时之间又权衡了起来。

  李世民倒是看了看陆离,对他眨了眨眼睛。

  他注意到了陆离说的:现在来看占了只会不断亏钱……现在圈起来,现在亏钱不代表着以后就会亏钱。

  所以说那边的那片苦寒之地,也是大有可为的?

  陆离看到李世民的眼神,也不知道他到底想要在表达什么,不过还是眨了眨眼睛回应了一下,等会再和李世民私底下慢慢讨论。

  PS:这个月20万字更新是有的,不过作者这两天要休息一下,更新不会断,有三天存稿垫着。因为今天刚去医院复诊了一下(因为前些天拿的药作用有限),医生建议我停一停小说的事情休息休息——写个小说,把我焦虑症干出来了。

  而且我一听治我的那个医生是12年起点老读者,我就更焦虑了,琢磨着要不要去省会南宁的医院看看…… 《日不落天唐》-作者:荆棘无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