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说>历史小说>红楼之扶摇河山>第八百九十六章 驰骋衍春情
  嘉昭十六年,正月十四,日落时分。

  神京西北二十里,一处紧靠山麓的密林,影影绰绰隐藏大队骑兵。

  所有骑兵掌控战马,或是安抚或是喂食,尽量不让战马发出声音。

  上千多匹战马聚集,除偶尔发出响鼻声,竟然再无发出其他声音。

  贾琮看到于秀柱带着亲兵,在骑队中穿梭,约束骑兵们保持肃静。

  今日午时前后,贾琮带两千骑兵离开营地,疾驰六十里之后,便降低马速度。

  因蒋小六曾在离营百里,便遇残蒙精骑外围斥候,所以离营六十里之外,便需要全军戒备警惕。

  这处密林是附近数十里内,唯一可隐蔽两千骑兵的所在。

  虽火器拥有冷兵器无法比拟的犀利,但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火枪必须保持在安全射程外。

  在没有炮火压制和掩护下,被数倍骑兵冲破安全射程,即便最先进的后膛火枪,一样会回天无力。

  贾琮率领两千火枪骑兵,机动性不亚于残蒙精骑,但在快马奔驰之中,火枪射击精度会降到最低。

  想要发挥火枪列阵强大杀伤力,火枪手必须下马换弹射击,这需衡量各种利弊,卡准最合适时机。

  ……

  在密林的边缘地带,贾琮靠着一颗大树,用诺颜送的千里镜,正在向远处眺望。

  前方是一望无际荒原,荒草萋萋,天地宁静,空无一人,弥散着萧瑟寂寥。

  艾丽站在他身边,一身戎装,雪肤玉容,英姿飒爽。

  头戴水磨明盔,穿银漆山文甲,火红色的盔缨,在风中微微飘动。

  贾琮众多亲兵,对这长得过份俊俏,在主将身边跟进根出,且同枕共寝的小兵,实在太好奇了。

  但见艾丽一身战甲,份量可是不轻,她却恍若无物,哪里有半点阴柔之气。

  腰跨马刀,策马如飞,马术更是精湛无比,比所有男人都更加英武。

  虽觉的他长得娘娘腔,可这身手半点不含糊,比一众亲兵只强不弱,主将看中他似乎有些道理……

  虽觉他和主将不清不楚,但哪个也不敢小瞧他。

  加上但凡他们背后说笑,蒋小六于秀柱便会低声呵斥。

  这成了众亲兵私下之间,窃窃私语的奇趣谈资,让他们打发不少行军无趣。

  贾琮自然有所察觉,却根本不放在心上。

  艾丽也心知肚明,只是不屑一顾,依旧贴身跟着贾琮,一副有恃无恐。

  她这等无所顾忌的嚣张,倒让众亲兵生出古怪钦佩。

  这等暧昧龙阳艳事,居然也能理直气壮,实在太过英雄些。

  ……

  贾琮放下千里镜,似乎心有所觉,回头向后看去,身后亲兵立刻转开视线,透着一种古怪默契。

  贾琮在艾丽耳边低语:“艾丽,你害得我不浅,这些亲兵必定认准,我这位主将雅好男风。”

  艾丽忍不住噗嗤一笑:“这才真是好事呢,等这次搬师回京,你威远伯风流之名,必定会传遍神京。

  所以我已经决定了,后面再对你好一些,比以前更亲近些,让这些混蛋开开眼界,把这事坐实一些。

  到时这些大嘴巴,回京之后必要宣扬,我可真想瞧瞧,该是何种盛况。

  到那个时候,哪家小姐敢招惹你,你连媳妇都娶不成,那可太可乐了。”

  贾琮见艾丽喜气洋洋,克制拧她一把的冲动,低声笑骂:“真是最毒妇人心,你就不能盼我点好。”

  艾丽低声笑道:“放心,别的姑娘都膈应你,我还是会理你的,让你知道我的好处。”

  贾琮举千里镜眺望,嘴里嘟囔:“你理我可不够,要是真被你害了,欠债还钱,我就拉你填坑!”

  艾丽俏脸一红,芳心莫名甜蜜,在贾琮身上拧了一把。

  贾琮突然想到什么,低声问道:“喂,你想怎对我更好更亲密,说来让我听听,我也长长见识。”

  艾丽脸色粉红,不知想到什么,耳根子都红了,偏头说道:“你想知道吗,偏不告诉你……”

  身后亲兵见他们窃窃私语,不知扯些什么。

  不仅轻声说笑,还要动手动脚,全都起了鸡皮疙瘩,实在看不下去了。

  ……

  两人说了几句闲话,艾丽问道:“玉章,前面道路通畅,并无残蒙游骑踪迹,我们怎都躲着不动?”

  贾琮说道:“前面都是平原,根本无遮无挡,我们两千骑队声势浩大。

  一旦全军结阵急行,十里之内伏地听声,立刻就能察觉行踪。

  这种地形利于马队冲锋,却不利于火枪结阵射击,因为枪弹换弹射击速度,依旧逊色马队冲锋速度。

  对方不少于一万五千骑兵,数量胜过我们数倍,即便两千火枪可抗衡压制,我们也要付出极大伤亡。

  虽然骑兵都加配瓷雷基数,但是我军一旦泄露行踪,会招来残蒙数倍骑兵冲阵。

  如果没有火炮进行压制,想要击退数倍精锐骑兵,战胜必定会十分艰难。”

  ……

  艾丽说道:“我见识过新研制的后膛枪,射程和威力都十分厉害,难道还不够压制骑兵?”

  贾琮说道:“后膛枪威力的确不俗,但眼下是新研火器,营造数量还远不够,只有八百余支成枪。

  这不够形成压倒性火力,后膛枪射程威力提高许多,但对比快马冲刺速度,射速依旧有些逊色。

  等到将来造出更精良火器,射速必定会大为改观,即便没有火炮压制,也足以对抗骑兵短距冲锋。

  到那个时候,再庞大的精骑马队,除了成为活靶子,没有第二种下场……”

  ……

  自更贾琮出征之后,艾丽见过后膛枪试射,快捷的换弹速度,极强的射击威力,都让她十分惊艳。

  她实在想象不出来,世上还有比新式后膛枪,威力射速更强的火器……

  贾琮说道:“我让两千骑队隐蔽行踪,稍作修整歇息,就是等林振带领步兵,到达我指定的地点。

  他们的炮车十分沉重,行进速度还慢于步兵,估计要等天黑之后,才能抵达神京以西三十里处。

  只要他在那处缓坡之上,布置好火炮阵地,按要求做好布置,我们就没了后顾之忧。

  到时根据斥候探查所得,就可随时相应出击应敌……”

  ……

  神京,大理寺官衙,刑狱地牢。

  三法司的刑狱大牢,比起锦衣卫和推事院牢房,少了许多恐怖血腥残忍,但依旧弥散阴森森气息。

  地牢修筑两层,十分宽大坚固,而且门户重重,戒备异常森严,要犯深陷其中,绝无法逃出生天。

  杨宏斌和韦观繇走在长长甬道上,两边墙壁上的油灯投下昏黄光亮,将他们的影子拉的影影绰绰。

  杨宏斌走到一处牢房前,伸手打开门上的小窗,韦观繇靠近往里查看。

  看到段春江瘫软在草堆上,不仅手脚全都捆死,嘴巴也被勒住,连双耳都被堵死。

  杨宏斌说道:“大人,段春江心思缜密,他潜入神京为细作,能窃取军囤机密,做下这等大事。

  此人必定心智坚韧,需从别处打开口子,堵死他所有退路,然后再审讯他,应该会更有效果。

  但最晚不能拖过明日日落,虽然我让人去他店铺传话,城内碧梗米存货不足,他要出城筹措。

  正遇上神京九门封闭,所以在城外耽搁一日,时间如果拖的太长,他的同伙必定有所察觉。”

  ……

  韦观繇听了微微点头,问道:“你这次秘捕段春江和慧娘,却没有动陈瑞昌,是否已有打算?”

  杨宏斌说道:“下官确有打算,陈瑞昌虽是主犯,但毕竟是国公嫡孙,五军都督府将官。

  且齐国公陈翼虽出征在外,陈翼长孙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尚在公国府主事。

  此人官职不低,为官口碑不错,交好各家勋贵,不是容易应付人物。

  想要入府拿下陈瑞昌,最好先落口供实证,才好一锤定音,免得节外生枝。

  而且我们拿慧娘之时,陈瑞昌刚离开慧娘家,所以明早之前,他不可能知道慧娘失踪。

  况且神京九门全部已封闭,齐国公府已被锦衣卫严控,不用担心此人会走脱。

  下官查过慧娘底细,她不是蒙古人,而是大同本地人。

  她甚至不知军囤泄密之事,她很可能是被段春江蛊惑。

  三人之中慧娘最好应付,可以从她身上打开缺口,下官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让她完全吐实。

  只要她认供陈瑞昌告知红树集之事,慧娘又转而告知段清江此事,陈瑞昌泄露军机,便能落定实证。

  到时下官亲自上门拿人,陈瑞文如想生事阻挠,便是依仗勋贵权势,阻拦国法大政之事!

  所以我连薛蟠都暂时没动,就是不想风声太早散开。”

  韦观繇微笑说道:“你想的十分缜密妥当,此事矛头直指齐国公府,背后必定扰动多家世勋。

  他们这些人一惯同气连枝,大理寺是三法司正溯,我们可不是推事院酷吏。

  行事必须理据充足,让人挑不出毛病,以免有人蛊惑造势,坏了圣上治政大事。

  段春江你准备如何审讯……”

  …………

  杨宏斌说道:“我先从慧娘嘴里拿到口供,然后再审讯段春江,让他知道刺探军情之事,已然全部败落。

  即便陈瑞昌身为国公子弟,且不是蓄意泄露军机,也已经难逃罪责,希望他能够识时务,供出城中其他同伙。

  如他不愿意就范,一定要负隅顽抗,下官即刻上大刑,用最快的速度,撬开他的嘴巴。

  因为他落网之事,最多能瞒过两日,时间一旦拖延去,他的同伙必定察觉,到时定作鸟兽散。

  大理寺乃朝廷律法正溯,不倡滥用严刑酷法,但段春江乃残蒙细作,汉血之后,数典忘祖,死有余辜。

  因他刺探军情,军囤被夺,军镇被屠,血债累累,罄竹难书,他不在大理寺宽宥之列,下官对他绝不会手软!”

  韦观繇知杨宏斌性情沉稳,向来都重智取而不力夺,此时脸上却浮现戾气杀机。

  他神情微微凛然,说道:“要留下他的性命,不能让他死的干脆,这人必须明正典刑,其余都由你来定夺!”

  ……

  等到韦观繇走后,杨宏斌亲自审讯慧娘,一番言语威逼利诱,甚至都不用上刑,慧娘便已经招供。

  杨宏斌言语试探诱导,便知慧娘并不知就里,她不知那句红树集的闲话,意味着多么严重的后果。

  他不禁佩服段春江的厉害,盗取东堽镇军囤要秘,手段巧妙,不着痕迹,涉事数人竟全被他蒙在鼓里。

  如不是当初和贾琮切磋案情,贾琮思维缜密,目光敏锐,筛选推敲之下,断定陈瑞昌嫌疑重大。

  或许大理寺会走许多弯路,现在还在案情扑朔之中,不会这么快理清案情,而且擒获罪魁祸首。

  杨宏斌惊叹贾琮才智殊异,对段春江也愈发重视,想从他口中挖出秘密,只怕并不是容易之事。

  ……

  等到他带着慧娘的供状,来到段春江的囚室之中,让人解开脚上绳索,取了口耳中的堵物。

  说道:“想来你也是精明人,不用我多说废话,你也该知眼下处境。

  慧娘已经招供,你曾向她授意,向陈瑞昌探听运粮途径,便于你做粮食生意,她也是信以为真。

  陈瑞昌向她提过红树集,你也因此得知了此事,并借红树集溯源,顺藤摸瓜之下,找到军囤所在。

  你这人也算十分谨慎,没想一碟羊肠吃食,让你露出了马脚,你不是汉人,而是地道的蒙古人!

  即便陈瑞昌是国公子弟,他这次也难逃国法,我希望你能识时务。

  只要把我想知道之事,全部供述交代清楚,我还可给你留条生路。”

  段春江冷笑道:“你以为我是三岁孩童,进了这大理寺狱,我知道自己死定了,说和不说都是一样。

  就凭你这几句废话,就想哄骗得了我,堂堂大理寺就这手段,未免太可笑了吧。”

  ……

  杨宏斌阴彻彻笑道:“我果然没看错你,本就没打算你会招供,不然这么多手段,岂不没了用武之地,来人!”

  他不过话音刚落,进来几个强壮的狱卒,穿的不是大理寺衙差服色,而是锦衣卫号服。

  这几人上来将段春江按住,向用细绳勒住嘴巴,防止他咬舌自尽,然后又反绑手脚,手法十分娴熟。

  杨宏斌说道:“大理寺没有施刑高手,我特地向许指挥使要你们,你们的手艺如何。”

  其中一个锦衣卫笑道:“杨大人尽管放心,大理寺是体面地方,这种脏活交给我们便是。

  我们手艺稳妥的很,神京城里数一数二,许指挥使交代过小人们,到这里全听杨大人吩咐。”

  杨宏斌冷笑道:“这人是北逃汉人后裔,安达汗安插在神京的细作,就是此人泄露军囤机密。

  不用我多说你们也清楚,他欠下多少人命,给我用大刑,把本事都用上,记得要下重手!

  准备一份上好参汤,务必吊住他的性命,让他好好受罪,直到他肯招供为止。

  这人是军囤泄密要犯,你们务必全力施为,但要是把人弄死了,许指挥使都保不住你们。”

  领头的锦衣卫笑道:“大人说笑了,我们就吃碗饭的,要是把人弄死了,那就是丢了手艺。

  不用大人你来开口,我们自己摘了首级,送给大人当球踢,大人你尽管放心,你就瞧好吧!”

  他回头登着段春江,方才谄媚之色,顿时无影无踪。

  神情凶残的说道:“北地军囤死了八百多军卒,宣府镇被屠了四万人。

  你他娘知道自己多该死,竟敢还不肯老实,活该被我们作践!”

  ……

  段春江方才还抱必死之心,觉得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在乎的。

  如今听了杨宏斌阴森话语,那狱卒可怕的神情,也一下变了脸色,浑身忍不住战栗。

  领头锦衣卫陪笑道:“杨大人,这种脏活自有我们,不好污了大人眼睛,请大人先去歇息,必定让大人满意。”

  杨宏斌看都没看段春江,转头便迈步出了囚室,听到他被人拖出囚室,又听刑房铁门轰然关闭。

  他还没走到甬道尽头,便听到段春江的惨叫,声音凄厉到极点,仿佛不像人类能够发出。

  那几个锦衣卫施刑老手,动作也当真利索,简直有些迫不及待,还有些乐在其中……

  惨叫一声高过一声,在地牢里来回游荡,仿佛能穿耳的魔音。

  叫声不仅是难耐剧痛,且含着怪异的恐惧,不知段春江挨了什么手段,叫的如此刺耳不堪。

  杨宏斌想到段春江方才的跋扈,一副视死如归模样,心中满是讥讽和不屑。

  ……

  他刚要走出甬道,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却是一个女子声音,他快步走到慧娘囚室前。

  发现她蜷缩在墙角,脸色苍白,满脸泪水,捂着耳朵尖叫,想来她听出段春江的声音。

  杨宏斌目光闪烁,叫过一个狱卒,说道:“看着这个女人,不要让她出事,一旦出了状况,立刻来报我……”

  他刚走出地牢,便看到周平急匆匆过来,神情透着惊诧和古怪,说道:“大人,我正到处找你呢。”

  杨宏斌目光一亮,问道:“你怎找到这里来,有什么要紧事情?”

  周平说道:“大人可还记得,当初你说薛家金陵名声响亮,家业又如此富贵。

  为何会抛弃故地,不远千里,举家迁往神京,还数年寓居贾家,这做派颇有可疑。

  还让卑职行文陪都三法司,调集相关文牍,查一查其中究竟。

  卑职事后按大人吩咐办理,今日陪都三法司已发回函,还真是查出大问题。”

  杨宏斌神情郑重,连忙问道:“查出什么大问题?”

  周平神情十分古怪,说道:“陪都三法司公函回复,薛蟠在四年前,就得急症死了……” 《红楼之扶摇河山》-作者:沧海不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