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说>历史小说>日不落天唐>第一百一十一章 炼铁炼钢
  尖底海船模型就像一根钉子一样扎在了动荡的水中,吃水更深重心向下,更加的平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底船模型,随着水浪而高低动荡。

  而且尖底海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破水性能更强,当同时把两艘船的模型往前推的时候,差不多的力气,却跑出了不一样的距离。

  船匠在看到陆离这个船模后,才突然姗姗回过神来——他们一些海船的设计,其实就是在往这个方向靠拢。

  只不过相比于已经一步到位设计出来的的陆离,他们那些才摸出了皮毛的海船略显稚嫩,实在是无法与之比较。

  “陆监正大才!”

  这些船匠经过陆离的教导,感觉他们已经掌握了制造海船的终极秘密了!

  恨不得现在就回到海州建造船坞开始制作新型海船出来。

  不过现在放他们就走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小模型很多细节都没有展现出来,必须得要做出一个可靠的大模型出来模拟细节才行,把这些细节都给交代出去了,这才能放他们回海州造船。

  所以他们还要在长安这里住一段时间才行,跟着木匠制作大的模型船出来。

  耗费了一天时间,海船的事情就交代得差不多了。

  次日,陆离去检视了一下各个东西的情况。

  防绒涂层依然还在摸索,这帮修仙人才带着人还真摸出了点东西来——他们制作出来的一个涂层原料直接刷在布料上是不行的,实在是太厚太重了。

  但是他们发现可以在布料上刷上薄薄的一层之后再连布带料一起放去加热,让涂层在加热融化后再充分流进布料缝隙之中。

  这个方法思路是有了,可惜受限于树脂的原料问题,依然不能让这种防绒的布料变得极度轻盈、柔软起来。

  他们还得继续研究琢磨才行。

  而之前做出来的半自动脱脂生产线,长孙无垢已经开始按照着这个一代机制作标准产品的二代机了。

  她都已经叫人去开始收鸭毛了。

  收购一定数量的鸭毛之后,将需要用得上的绒毛挑出来用这一代脱脂清洗好,然后拿去晾干后囤着,就等陆离的防绒涂层做出来。

  甚至瞅着那些半大的鸭子上的羽毛见有些毛还没有完全硬化,还属于绒毛的范畴之内,她叫人就琢磨怎么从这些半大的鸭子上取毛,又不伤害鸭子继续长大。

  琉璃匠那边,因为要等玻璃成品的缘故,所以配方调整的进度并不是很快,制作出来的玻璃有了足够的透明度,但是依然会夹带着别的颜色……

  不过陆离瞅着这玻璃,琢磨着自己好像可以给自己设计房子,做一套中式小别墅?

  玻璃窗有了,做了窗框之后再拿胶水填补缝隙防风防水的效果也有了,水泥也可以有,不过缺少电灯依然不太行啊……

  “再让殿下加派三个人手过来吧。”陆离转头跟李家令说到。

  原本只有一个琉璃匠,因为真有需求的缘故,后面李世民那边又增派了两个过来。但是三个人依然还是不太够啊,想要制作出成色更好的玻璃来,就必须要慢慢的小心的一点点微调配方做尝试。

  “唯。”

  李家令将这事记了下来,准备回头增派工匠同时汇报给殿下。

  加工机床的事情,三个机械系学生和铁匠还在慢慢搓着,甚至就连三个机械系学生都不得以跟着铁匠一起加入搓工了。

  因为做机床需要用上的异形金属零件实在是太难搞了,一个铁匠需要闷着头搞好几天才能大概弄出来雏形,这个雏形还得慢慢人工打磨处理细节才行。

  李承乾将脱谷机献上去给李世民之后,自然是得到了太子的嘉奖,这种肯定和鼓励让他更加高兴了起来。

  于是屁颠屁颠的又跑回来跟着继续搞机床。

  在去内庄出门前,陆离借用了一下李承乾的马车。

  李承乾有些诧异:“先生,你为何不自己做一架马车?”

  陆离解释说到:“懒得弄,平时也不跑远,这次除了去内庄,还得去骊山那边。你要是有空的话,帮我做一架。”

  “好啊好啊!”李承乾立马点头答应了下来,之前他还琢磨着马车可以再做一些调整,正好顺带用在这先生的马车上。

  去到农庄之后,看了一眼那不知道有没有10斤重的小猪,陆离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吃上年猪……

  至于内庄里种的棉花,花朵谢去,开始抱棉絮了。

  因为这玩意儿种植不多的缘故,内庄里移栽过来的也不多,陆离看了看那棉苞,就问内庄宅使:“这白叠哪里种的多?”

  “很多地方都有种,不过都不多,据在下所知,西域那边的白叠比较好也更多一些。”

  还得是西域棉花啊……陆离转头跟李家令说到:“白叠出丝之后,收集一批白叠丝种子来,明年需要种上一片才行。”

  而且今年也可以做棉袄,搞棉被……

  “唯。”

  小麦植株什么的,这个时候还没到时间,但是之前育苗的占城稻已经开始破芽了。

  现在快七月中旬了,如果今年别那么快变冷,那大概率还是来得及收的。毕竟种植的这一小片占城稻,属于是施肥除虫水分都给够的精耕细作,理论上来说会长得更快一些。

  但是如果冷的早的话,那大概率就没啥办法了。

  看完了农庄的情况之后,陆离开始驾车出城去骊山那边。

  骊山有铁矿,离煤矿也不算远,可惜没有较大的河流插水车,不然就完美了。

  这是陆离第1次跑那么远,几十里路马车,哪怕有优化过程,比这个时代这个时代马车减震系统更好的减震效果也不行,陆离感觉屁股还是疼。

  这一趟车,才到一半都给他坐的精神焉巴了。

  “小玉、绿柳,你们就不觉得颠簸得难受吗?”陆离问跪坐在马车角落里的小玉和绿柳。

  “是有这么一点吧,但是并不算很难受。”小玉感觉中山郡王改造过后的马车减震效果确实强,相比于之前所坐的马车,颠簸的感觉很明显减弱了很多。

  但是对于郎君来说,这似乎还远远不够啊……郎君也太挑剔了,郎君以前过得日子,到底得有多好啊,才能养育出如此娇生惯养的郎君?

  小玉悄悄打量了一下自家郎君。

  模样清秀耐看,皮肤完全不黑,一看就是不下地劳作的人。郎君手心里没有任何茧痕,这也已经不是一般的娇生惯养了。

  郎君的皮肤还很白很嫩,甚至折月姐姐她们说,一些姐姐的肌肤都比郎君的要差点。再加上不会骑马、连稍微颠簸一点的马车都完全受不了……

  小玉琢磨着琢磨着就迷糊了,这种娇生惯养已经不是一般的娇生惯养,感觉就有点不像是他们大唐这个时代的人啊。

  陆离伸手摸了摸小玉的脑袋,打断了她的琢磨:“想啥呢这么出神。”

  被摸脑袋的小玉回过神来,说:“就是就是,奴好奇郎君以前过的日子是怎么样的……”

  看着这个老实巴交的孩子,陆离笑了笑,“觉得我娇生惯养?”

  “没有没有……”

  小玉哪里敢说这话啊。

  “我确实挺娇生惯养的吧,起码在我看来这马车是真不行,还有这路,也同样不太行。”陆离把脑袋伸出车窗瞅了一眼的路。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官道,是混着沙石的人工道路,也确实是正儿八经的修整过的,只不过可能有些疏于修缮了,有了一些较小的坑洼之处并没有人出手维护,所以导致路况稍微差了点。

  可能跟现代的一些路况稍微好点的农村路差不多,这样的道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上等路了,可以轻松走车跑马。

  在这之上就是朱雀街那种进一步用三合土夯实的道路,而且也有人修缮,路况上更好一些。

  不过天晴起尘、雨天泥泞是跑不了的。

  他把头缩回车内,跟小玉他们闲聊说到:“要是把整条道路全都换成石砌路,你们感觉怎么样?”

  平整的青石路,在这个时代一般只存在于达官贵人的家或者皇宫里面,相比于修一整条道路,给皇宫一些地方铺青石砖地面的工程量确实要小上很多。

  绿柳听到了他的这个问题,立马就小声的说:“感觉会承担不起……”

  “嗯嗯。”小玉赞同的点点头。

  “承担不起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还是有能解决的机会的。”

  陆离闲着没事,又摸起了小玉的脑袋,而小玉见状,也把身体腾挪了一下凑过去了一些。

  “给一整条道路做硬化,堪比青石路,如果能解决原料运输的问题,就不难。”

  “要什么原料?”小玉好奇的问道。

  “主要是要石灰石,粘土的运输问题比较好解决,毕竟容易掏到,石膏的需求量也并不大好解决。”

  陆离解释说到:“然后就像烧陶瓷一样,把陶土烧过之后就会变得无比坚硬起来。只不过相比于烧陶瓷,我这个方法不需要直接在窑里面就把东西烧好,把他们做成面粉一样的东西,运到地方之后混着沙石和水,凝固之后就跟石头差不多了,而且是一整块大块的石头,还无比平整。如果能将这种坚硬的道路铺设全大唐,到时候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还有粉碎需要的研磨机也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有解决办法的。

  “全大唐铺设这种石头路?确实好。”小玉跟绿柳附和着自家郎君的话打发路上的无聊。

  三人聊了许久之后,才终于到了骊山那边。

  陆离一到地方立马就迫不及待的从车上下来,活动了一下身子,揉了揉屁股,感觉终于又活回来了。

  而骊山这边负责的人,是认识陆离的,他也是从秦王府里面派遣过来的家令。

  秦王府好几个管事的家令,各司其职,被外派的也就只有两人,一个是跟着陆离的李家令,还有就是距离长安城有些距离的骊山作坊的这个陈家令。

  陈家令也知道陆离是过来干什么的,但是看到陆离一下车就活动身子,一副舟车劳顿的模样,立马邀请陆离进去坐坐,先休息一下。

  陆离拜手摇头说道:“算了,没什么大碍,工匠呢?我看看他们那边的情况。”

  骊山铁坊这边做冶炼铁锭,一帮铁匠研究更高效的冶炼炉的同时,还有人研究炼钢尝试着调和生铁和熟铁,直接就把钢铁给弄出来。

  还有一部分工匠负责合金的事情。

  合金可不好炼,在格物院里面搞的话就不太合适了,没有那么充分的条件搭建更大型熔炼炉来提高温度。

  高效冶炼炉那边的情况,这帮铁匠正在琢磨着如何把冶炼炉做得更高更大,这样子才有更充分的出料入料调和。

  他们这个想法是没错的,不过陆离过来瞅了一眼之后就直接给pass掉了。

  “你们这个方法不行,并没有脱离原先土高炉的本质,设计连优化都不上。”

  高炉是个好东西,他们这边比西方更早走进高炉冶炼时代,但是因为设计和材料缘故,也早早的遇上了瓶颈,兜兜转转1000多年,也没能走出工业化、规模化的冶炼厂。

  要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镇啥的玩土高炉也就算了,作为一个专业的大型冶炼作坊,还搞这种简易土高炉?那不浪费吗?

  炼钢那边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可说的,更多的重心是放在了调和生铁和熟铁的方向上,想要把一个准确的配方给做出来。

  不过陆离还是摇头,生铁和熟铁的品质没办法精准把控,哪怕这样子能稳定产出碳钢,最后的结果也是拿去锻造百炼钢才合格……必须得要搞出帮助冶炼钢铁的那些辅料出来才行。

  有那些辅料帮忙,就可以更精准的控制含碳量,稳定的生产出优质的钢铁。

  然后陆离去瞅了一眼合金那边的情况,拿起那些原材料在手里颠了颠,然后直接摇头:“这个重石……先放到一边吧,完全用不上。”

  体积不大,但是极其之沉,比铁都要重上一两倍,就这还是掺杂着杂质的,而这,应该是钨矿石……

  这帮工匠真是野心勃勃啊,撑死1600多度的冶炼炉就想搞钨钢。 《日不落天唐》-作者:荆棘无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