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小说>历史小说>日不落天唐>第九十四章 生产资料机器
  钱十三娘正好在身边,就跟着简单学习了一下给陆离推拿。

  药王孙思邈的推拿确实有东西,陆离从他哪里出来的时候,感觉身子都轻松了许多。

  可惜就是十三娘的学习破坏了整场推拿的体验,不然他可能应该还会更舒服一点点。

  拿着顺手让孙思邈开的药回到家里,陆离叫来柳折月她们,弥补了一下没有看到艳舞的遗憾。

  一个乐女、五个舞女、三个婢女,正经的燕瘦环肥、莺歌燕舞。

  陆离看着那艳舞,很快就把持不住了。

  好在开始的时间早结束的时间也早,他晚上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早上起来不迷迷糊糊的了。

  不过一坐上马车,一想到要做的事情,他就感觉头大,也不知道这种忙碌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过了开始这一段忙碌的时间,放缓后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了,到那个时候出产的节奏慢下来,他摸鱼偷懒也没人能看得出来。

  他一到格物院,李家令立刻搬来了一沓纸,上面记载着他手底下那些学生琢磨出来的问题和发现还有想法。

  他昨天沐休休息了,但是手底下的学生可没有,问题的产出并没有因为他的休息儿停下来。

  陆离看了看学生递交上来的事情,将问题归类之后再分别叫人单独或一起过来给他们解答。

  比如半自动绒毛脱脂生产线让一些学生产生了一些疑惑——大唐有那么多鸭绒需要脱脂吗?

  不过敢提交这个问题上来的学生只有三个,陆离看着眼前的这三个学生,两个二代、一个平民出身。

  陆离这些天里对于学生的态度是很宽容的,基本上就是有问必答,就算不直接给出一个答案,也会告诉他这个事情在后面会解答。

  不过这个问题因为没有直接涉及到他们手头上干的事情,所以不少人虽然心底里有疑惑,但也没敢问这回事,只有这三人大胆的开口问了。

  一个学生开口问道:“先生,据学生所知,大唐的鸭子好像没有那么多吧?只需要之前我们优化出来的那个脱脂方法就已经足够了。”

  一个鸭子身上能挑选出来的绒毛是很少的,全长安每天杀鸭子身上的鸭绒都不够他们现在研究的这个半自动脱脂生产线预期一个时辰的量……他就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啊。

  “你等一下,你们两个又是怎么想的?”

  陆离看向剩下的那两个学生。

  平民出身的那个学生说到:“学生觉得在想先生是不是要用来给羊毛脱脂。”

  绵羊的原产地在中东地区那边,然后养殖范围朝着东西两个方向不断扩大,现在不管是欧洲还是大唐都有养,毕竟绵羊毛皮制作出来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而另一个二代子弟目光闪烁:“学生听说太子殿下那边也在畜养鸭子,就好奇这鸭绒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作用。”

  两个学生又分别给出了两句不同的话。

  “你说对了一大半。”陆离指了指那个平民学生,“鸭绒少,但是羊毛产的比较多,现在做的那个脱脂生产线就是给羊毛准备的。”

  至于剩下那个事关李世民操作的事,大概率是对方从自家阿耶阿翁那里听来的,联想了一下格物院这边给鸭绒脱脂的事情。

  他回答说到:“鸭绒就是单纯的用来做衣物而已,不过如果鸭子的羽毛价格昂贵的话,百姓们就会舍得多养点鸭子、多杀点鸭子来吃,会把鸭肉的价格稍微降下来一些,顺手的事。”

  羽毛球什么的,现在也不好做。他现在做鸭绒的脱脂除了把鸭肉价格打下来之外,还可以顺带拔高一下大唐人对于养鸭的热情。

  因为大唐现在的主要肉食就是鸡、羊、猪,底层百姓吃猪肉,中上层吃羊肉,鸡肉分布均匀,而鸭子的需求就比较少了。

  两年后的蝗灾,需要用大量鸭子来减轻一定损失,但是这些鸭子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在没办法直接大规模养殖的情况下,只能再想办法提高民间的散养鸭的数量。

  到时候能凑出来一只鸭子是一只,能减少一点损失就减少一点,而且养鸭子也不是没有收益。

  除了这三个学生的问题不直接关于脱脂的事情之外,剩下的问题都是关于脱脂操作的。

  陆离挨个做出了解答之后,又去到现场看了看,然后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半自动脱脂生产线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主力还是这帮学生的情况下,又需要不少时间。防绒涂层的事情一时半会也没有着落,工匠那边也围着晒干脱脂了的羽绒在商讨着怎么做出来不露毛的、轻巧的隔离布层出来。

  以现在大唐的纺织技术,耐心制作出密闭的轻纱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鸭绒更加细小,终究还是会露毛……而多层轻纱包裹做内胆就有些复杂了。

  陆离第一天忙完鸭绒的事情,第二天又收到了孙思邈那边整理成册出来的东西。

  生物学开篇的第一册也需要他来进行系统性的编写成册……

  一口气忙活了九天时间,这些事一个都没干完,不过在他第3次进行沐休之前,倒是大蒜素的量产那边有了些突破性的进展。

  真空泵的制作,用上了齿轮、发条,经过多重卸力和蓄力的反复操作之后,稳定了真空泵的转速。只要动力源那边别出现太低或者太高的转速波动,真空泵就能稳定运转,给大蒜素的萃取提供一个稳定的高压环境。

  搞出来的第一批大蒜素成效怎么样不知道,还需要送去孙思邈那边看看效果。

  但是在原材料足够的情况下确实能源源不断的大量出产了,这个机器一天干个百斤大蒜素是没问题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机器,是可批量复制制作出来的,只要调整好,只要原材料足够,就能在任何地方直接大量生产大蒜素出来。

  而且还不需要多少人手……比起之前陆离自己手搓的速度快了几十上百倍。

  “这就是资本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吗?”

  李世民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占据了小半个房间的家伙。

  大小罐子、勉强可视的蒙色玻璃、真空泵、简易气压计、大小管子、加热源、下面还有着一些齿轮、发条、牛皮链条带,显得有些错综复杂,而且衔接的也很潦草。

  这是在陆离知道制作原理、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带着人搓了二十多天才弄出来的东西。

  钻管子什么的一些费力的活,还都被外包给了将作监的工匠。

  然后不太合适的地方他和工匠又缝缝补补,这才勉强制作出来了一个雏形。

  “嗯。”陆离点点头,说道:“如果用我最开始的方法慢慢一个人手搓的话,哪怕给我一个人管几套,一天也做不出来几斤大蒜素,而且大蒜素萃取的效果还不稳定。但是这个东西,只要知道怎么使用,哪怕没有水车,只要再加上两头牛或者两头驴,一个人照看,一天就能做上百斤大蒜素出来。”

  “而且制作这个东西,还有一些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工匠开始涉足了机械制造,以及,通过真空泵的反向制作,可以增压制作膨化饲料,加速牲畜的成长。”

  机械制造,在古代是一种研究很浅的学问,因为古代并没有极其复杂的机械,也没有那么优质稳定的动力源。

  绞盘、水车、几个齿轮搭建起来的东西,就差不多了,像现在这样搞的,都已经是很复杂的操作了。

  现在用真空泵制造的低压环境,有这个基础在,很快就能搞出增压用来做膨化食品、膨化饲料。

  古代普通百姓养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猪吃猪草长肉很慢的,必须得要喂饲料才能长得快。

  而羊就不一样,羊直接吃草就能长大长肉。

  膨化饲料,除了有助于动物肠道提高吸收营养的效率之外,还能在高温环境下对饲料进行杀毒,好处很多,这也是膨化饲料能在现代的饲料界大行其道的缘故。

  虽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会破坏一部分的维生素等诸多营养、饲料的造价会被提高等等,但是,大唐发展最缺的就是时间了。

  在粮食勉强足够的情况下,人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油脂,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

  “膨化饲料又是什么东西?”李世民对于这个新出现的词语有些陌生,之前陆离他也没有说过膨化饲料这个词啊。

  “效果说起来大概就是相当于把生米煮熟再吃,帮助消化。”

  “嗯。”李世民点点头,看着这个大家伙琢磨着问道:“这东西的造价呢?”

  “额……”陆离看了看这个大玩意,说到:“制作成本和人工成本上百贯钱还是要的,不过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制作工艺,最起码要知道这个玩意儿怎么做出来才行,不知道制作工艺,有上万贯钱也做不出来。”

  “嗯。”李世民点点头,又说到:“孙道长那边尝试大蒜素的药效情况我也在了解,他说这大蒜素确实厉害,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就是用药方式……”

  肛门用药这个方式确实有些丢人了,而且现在连肛栓都没有,是直接把药水打进屁股里面的啊。

  李世民听着都感觉有点猎奇,不敢想象这个治疗手段要是用到自己身上会怎么样……颜面尽失啊。

  “用药方式现在还在找办法解决,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把大蒜素包起来自己塞进去,不用大夫帮忙着把药水灌进去……”陆离摊手。

  可以过胃酸的胶囊他是真没了解过怎么搞,肛栓倒是可以试试整一下,可以免去灌肠这种操作。

  李世民听着这话,依然深深皱着眉头。

  “你那什么注射器呢?”

  给几个孩子用来射水玩的注射器,他知道那就是一种用药方法。

  不管是人用嘴巴还是用屁股吃药,都是为了吸收药里面的药效,而注射器,可以直接免去人体的自行吸收。

  至于通过灌肠的方式用屁股吸收东西,是真的有效的,不说那些接受大蒜素灌肠治疗的病人,就拿那个蒸馏酒打进人的屁股里,人也真的会醉起来……

  陆离摇头:“注射的细小针头太难制作了,工匠那边现在都没制作出来一个真正合格的针头,针头制作的太大的话也不行,给猪用还行,但是人又不是猪,而且还没办法稳定生产……”

  注射用的针头看上去不小的样子,但实际上正常给人注射的针头内径最大也不过一点几毫米,稍微细小一点的,甚至直接零点几0.2、0.3毫米。

  工匠听了都感觉天要塌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被监正针对了……

  即使是制作串珠的工匠,平日里钻的孔小的也有2、3毫米,孔越小难度越高,特别是在长度、材料坚硬程度有需求的情况下,就更艰难了。

  工匠接到任务之后,费尽心思也不过钻出来一个内径1.5毫米的3厘米长针头。

  原本是要钻5厘米的,钻到4厘米的时候钻歪了,只能裁切成3厘米的……这还是铁针管,要是搞硬度更高的钢针管,工匠估计真的就要哭了。

  “好吧……”李世民摇头,只能祈祷接下来自己、自己媳妇、自己孩子别生病,需要用到大蒜素来治疗。

  他转头看着这个生产大蒜素的机器,琢磨着50个陆离生产大蒜素才堪堪能跟这玩意比。

  这玩意儿,还可以继续做大,再次拔高产量……到时候又需要多少个陆离才能比肩它的生产?

  问题是如果有了这台机器,这些陆离就可以丢去别的地方干别的活了。

  好东西啊……确实是好东西。

  多整几台出来,就足够满足长安城以及附近百姓的大蒜素需求了,省下来的这几百人手,可以丢去做别的事情……

  “你继续看着来吧,对了,草原那边情况我们这边商讨的差不多了,你的那边呢?”

  “我也写的也差不多了。”

  这事情陆离肯定会去搞的,说出去的话,而且还是在领导面前说出去的话,你不能到时候领导一问起来,你说你这些天忙着做别的事情忘记了……最起码一个简略版的草稿是要有的,最起码能应付着交差。

  “嗯,那明天早上你来东宫商讨一下吧。”李世民说完这事之后,又说到:“算了一下时间,其实南下派过去的人也差不多该回来了,到时候那个占城稻在哪里试种好?”

  “岭南交州那一带呗。”陆离不假思索的说道。

  “其实我有一个想法……”李世民咂咂嘴说到:“交州下面的地方虽然不是我大唐的领土,但是他们的粮食可以运来我大唐啊。”

  占城稻的出产地那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水稻,他们吃的明白吗?

  “殿下,你想解锁海运?”陆离看向他。

  大唐又不是没有大致的地图,他们也知道交州南下那一片都有海岸。

  有海,就好操作很多了,漕运的优势相比于陆运还是很大的。

  “现在能吗?不过河船在海上并不适合,这个也需要解决。”

  李世民摸着下巴说到:“你原先有什么准备计划和想法吗?”

  原先的大唐发展计划规划只针对大唐境内的民生情况,可不包括要出去掠夺这一出,自己家里一地烂摊子都没捋清楚,哪里有那么多心思去关注外面的事情。

  陆离说到:“海船的制造最快的操作就是加深船底吃水,稳住船身,叫海边船匠那边现在开始弄,估计明年就能生产一些海船出来,但是能运粮说实在的也不多……也没办法快速解决,运那几船粮回来效果根本就不大。”

  海船的事情他其实也不是很着急的,而且长安离海边的距离是有些些远了的……

  李世民其实还是有一些想法,不过思索了一下,他又摇头把那些想法抛到了一边。操作起来实在是有些复杂了……复杂就意味着容易出问题。

  他遗憾的道:“好吧。”

  陆离又说道:“不过运粮不合适,但是用别的价格高的东西还是挺合适的……”

  “什么东西?”

  “香料。”陆离说道:“殿下,南洋跨海直下,吕宋岛附近那边盛产一些香料,然后从那边转运天竺的胡椒也挺方便的,趁着早期这条海路没有打通,靠着这些香料都可以割一把财富了,而且坑的都是有钱人。”

  胡椒的原产地是印度,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传到菲律宾群岛那边,但是菲律宾群岛那边本土盛产丁香、肉蔻、荜拨,而且是全球唯二的生产地。

  从那边偷摸干点香料过来,只需要走几船,就已经够赚的了。

  唐朝时期,是丝绸之路陆运的巅峰,但是陆运的效率真的实在是太低了,这也导致了域外香料的价格昂贵。

  李世民听到香料这个事情,好奇的问:“什么香料?”

  香料也分贵贱,如果是胡椒的话,现在搞船,明年去运几船回来确实能赚大钱。

  陆离说道:“不知道现在叫什么名字,我们那时候叫做荜拨、丁香、肉豆蔻。”

  他对于香料什么的,其实也不熟……除开胡椒草果之类的印象深刻的香料,剩下的那些香料丢他面前,他都认不出来什么叫什么。

  李世民眼睛一亮:“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别的变故的话,现在也叫这名字……而且这些东西,都比胡椒贵啊!” 《日不落天唐》-作者:荆棘无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